三氯乙烯,乙烯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。难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等。三氯乙烯为可燃液体,遇到明火、高热能够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。三氯乙烯曾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,可用作萃取剂、杀菌剂和制冷剂,以及衣服干洗剂。长期接触可引起三叉神经麻痹等病症。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:无色透明液体,有似氯仿的气味。 熔点(℃):-87.1 相对密度(水=1):1.46 沸点(℃):87.1[1] 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4.53 分子式:C2HCl3 分子量:131.39 饱和蒸气压(kPa):13.33(32℃) 燃烧热(kJ/mol):961.4 临界温度(℃):271 临界压力(MPa):5.02 辛醇/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2.4 爆炸上限%(V/V):90.0 引燃温度(℃):420 爆炸下限%(V/V):12.5 溶解性:不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,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。 作用于用途 优良的溶剂,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,电镀、上漆前的清洁剂,金属脱脂剂和脂肪、油、石蜡的萃取剂。用于有机合成、农药的生产。三氯乙烯用于生产四氯乙烯可作为驱肠虫药;用于生产六氯乙烷,作为兽用驱虫药,来用防治反刍兽类肝蛭病及胃蛭病、睾吸虫病和线虫病。 储存注意事项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超过25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75%。包装要求密封,不可与空气接触。应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碱类、金属粉末、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